总字数:约3300字,阅读时间:约7分钟
写在前面
其实吧,看完这本书并不是并不是很想写读书笔记。因为这本书感觉就是东野圭吾的随记,叙述方式实在是太调皮了,真的让我感觉这不是一本严肃的,真真实实的推理小说。不过,看完了所有的章节之后,再回过头来思考,感觉好像自己看过的大多数推理小说,无外乎就是书中所提的这些方法,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。所以,还是简单聊一下这本书吧。
推理类别汇总
作者肯定没有想明白这篇博文要怎么写,没有任何的文字铺垫,直接就分类,还不如列个表格来的更加简单明了。而且语言简单随意,一点也不成熟。
密室杀人案件
作为不可能犯罪中最经常出现的一种犯罪手法,密室杀人曾经深受读者们的热捧。读者们都希望能尝试自己将犯罪手法解开,当然,本格推理派的作家也较为热衷于这种方式。让读者和侦探站在同一个平台上,掌握相同的线索,从而吸引以解谜为乐趣的读者。这种案件通常以逻辑推理为主,作者与读者所享有的信息量相同,所以这类的小说也特别考验作者的逻辑设计能力。不过由于这种案件的特殊性,剧情情节不会成为小说的关键点,创新点主要来自于犯案场景的设计,所以伴随着相关作品的增加,这类作品也逐渐失去了创新性。
精神乱落类案件
这个作者是怎么回事,这种大白话的类别名都能想的出来,一点专业的感觉都没有。
精神错乱类案件的主要创新点,来自于凶手的意外性。简单点来说,就是凶手可能不是一个单独的人,而是一个人格。《搏击俱乐部》大家都看过吧,看到最后作者突然告诉大家,其实一直都是主角自己一个人在玩,另一个人只不过是这个人的另一个人格。这样的作品有点戏弄读者的意味,我觉得这种案件读者很难接收到足够多的信息,因为一旦知道了相关的信息,读者就很容易联想到结果。所以,可能到案件的最后,突然再把这么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揭露出来,大家总有一种,你在逗我的感觉。
死亡密码类案件
作者是已经打算放飞自我了么,这样的名字都想的出来,已经完全不考虑文章的观赏性了,怎么开心怎么来。
死亡密码类案件的核心在于死亡密码,废话;也就是死者留下的死讯;还是废话。这类案件的核心场景设计在于如何合理的掩饰死亡密码,假想一下一个人如果死的时候,完完全全吧凶手的名字写了下来,那这个案件就没有任何需要破解的意义了。所以,这类案件可能会融合相当多的背景知识,然后将最后的密码融合在这些知识里面。或者这些密码被不断的修改,覆盖等等,最后再把最初的密码揭露出来。这类案件有时候传统文化性质太强,很容易受到作者的语言背景,文化背景所影响。比如一串用日文写下的名字,作为一个没有学过日文的人来说,根本无法产生任何的联想。也就看看译者对于单个脚注的解释。所以这类作品翻译过来之后,趣味性将会大打折扣。
完美的不在场证明
不在场证明是发现凶杀案之后警察最先要取证的。重点用于排查嫌疑人是否拥有作案时间。《东方快车谋杀案》就是典型的每个人都拥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的案件。这类案件一般都会先来确定死亡时间,例如最后见到死者的时间,法医鉴定的时间等等,然后再侦讯每个嫌疑人在对应时间内都在做什么,最后再分析哪一个人可能有时间来犯案。但是,一般这个时候,就会发现所有人都没有犯案的时间,要么是死者死亡时,嫌疑人相互可以论证不在场。要么死者死亡的地点让嫌疑人无法在相应时间内到达。《东方快车谋杀案》就是典型的第一类案件,这类案件大多数的情节安排都是在最后推翻先前确定的死亡时间。然后,发现只有某一个人能实施犯罪。而第二种相较于第一种而言,趣味性会更高一点。在第二种情况下,读者会先受到作者的诱导,让读者相信在小说世界,嫌疑人不可能完成犯罪。但是,最后的一些细节描述,让读者有思考的时间,让读者也能进入推理的世界,而不是一味的让作者牵着走。不过这类场景设计的方式,可以说已经相当过时了。最后的结果是在是太过相似,缺乏创新。
奇形怪状的尸体
作者已经疯了,大家快报警啊。
注重场景描写的作家,总是喜欢对犯罪现场做细致而恐怖的描述,这类作品在案件发生的时候会略微有一丝惊悚,而这类案件的乐趣,一般在于解释这些恐怖场景中的摆件,尸体。碎尸案,无头案,缺胳膊少腿案,这类奇形怪状尸体案件的主角是尸体,主要的推理也都是基于尸体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奇怪,找出了这个原因,也就基本上找到了凶手。这类案件的一个基本假设,一个正常人是不会干出碎尸这样恐怖的事情,要么就是什么证据导致了凶手不得不碎尸,要么就是这个人心理变态,纯属个人爱好。第二类比较简单,看看嫌疑人哪个有变态史就好了。而第一种,解决问题的途径一般都是,找到尸体不见的部分,然后复原,就能知道是怎么回事。这类场景的重点一般不是推理情节,而是气氛的渲染。所以可能更贴近于恐怖小说。
反正你也没有见过我
乔装,是一种比较适合用于写作的犯罪手法。故事背景是由作者设计出来的,而大多数读者都很少去质疑犯罪背景,因为对于背景这种事情,读者自然是抱着一种作者说是什么就是什么的心态。所以,作者描述的这个人,到底是不是真的就是这个人,读者很难知道。当然,良心一点的作者会在作品的蛛丝马迹中吐露疑点,但是一般都是一笔带过,只是给读者留下一个小疙瘩,让其潜意识认为某个人有点问题,但是就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。最后在揭示谜底,给读者一种恍然大悟,原来问题出在这的感觉。不过这种方式跟精神错乱类案件特别相似,你知道的人并不是你知道的人,反正你也没有见过我
我们来找找凶器
物证,也是杀人案件中重要的一部分。凶器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,一般侧重推理的作品中,死者的死法都较为没有创意,刀伤,勒痕等等,而凶器大多数就在旁边,当然,都是已经被清理过了。而侧重于观察的作品,尸体的痕迹就显得很重要了,无法想象的伤口情况变成了案件的重点。例如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出现了一个诡异的伤口或者一个伤口都没有,或者出现了一个正常人无法创造的伤口,例如《名侦探柯南》中《料理教室杀人事件》这一集,就用到了针刺入死者的背部,最后导致死亡。但是一般人都无法将针刺入到足以杀死一个人的深度,所以案件就变成了一个凶器是什么的问题。当然,还有这种各样的凶器,比如用冰锥作为凶器,冰化了凶器就不见了。或者用盐做成子弹,这样盐融到血液中也不见了。这类案件,找到了凶器,也就基本上确定了凶手,而找到凶器,就需要根据尸体的痕迹,展开无限的瞎想,也就是这是一类开脑洞的案件。
传说杀人案件
这是一个被诅咒的村庄,在月圆之夜,我们一定要在村后面的树林中摆上贡品。不然,愤怒的神灵将会化身成为狼人,带走一个无辜的村民作为献祭。而唯有村里的先知,才能感知到危险的存在,村里勇敢的警察曾救援过一些人,但是并不是每次都能及时赶到。而年迈的医生已经无法胜任自己的职责。好了,狼人杀游戏告一段落。
传说杀人案件,或者可以叫习俗杀人案。大概内容就是一个较为落后的地方,有自己的习俗,当这些习俗被破坏之后,就会触动神灵,然后有人遇害。这类案件背景通常比较有意思,而且经常伴随的连续杀人案件有关。这类案件的出现主要是凶手希望通过习俗来制造恐慌,从而用神灵来掩盖自己的罪行。当然啦,在连续杀人案件的时候,也通常是根据习俗中所形容的那样去设计的,这样于情能让读者更加深入文化背景之中,于理更有利于扩展探案情节的趣味性。不过,这类案件的凶手八成都是重度强迫症患者。
最后说两句
《名侦探的守则》完全就是东野圭吾跟读者开的一个玩笑。但是,这个玩笑,读者笑的很灿烂,作者可不一定笑的出来。从字里行间中,能感受到作者对推理小说世界的嘲讽和自嘲。首先,这本书是东野圭吾对推理小说的高度总结,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手段展现出来,并且吐槽了相当多老套的写作手法。仔细回望这本书,虽说是在自嘲,但更多透露出来的,是东野圭吾当代俗套写作手法的不满。或许,这也是东野圭吾能创造出优秀作品的原因。